不是博士的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 奪諾貝爾醫學獎
發布時間: 2015/10/06 12:01
中國科學家首次勇奪諾貝爾獎!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揭曉,共有三位得獎者,包括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讀音:幽)、愛爾蘭的坎貝爾(William C. Campbell)、日本的大村智(Satoshi Omura)。
屠呦呦是有史以來,第12位女性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屠:中國全體科學家榮譽
屠呦呦得獎後,家中電話因此響不停。她在接受媒體簡短採訪時表示,她是晚上看電視才知道自己得獎的。能得獎有些意外、但也不是很意外,她並表示這是中國全體科學家的榮譽。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製新型抗瘧疾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諾貝爾委員會表示,屠呦呦、威廉‧坎貝爾以及大村智三位獲獎者發展了一些療法,這對一些最具毀滅性的寄生蟲疾病的治療,具有革命性的作用。
諾貝爾獎官網消息,指獎金將一分為二,屠呦呦將獲一半獎金,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兩人則各獲四分一。
現年84歲、生於浙江寧波市的屠呦呦,為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兼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因為沒有博士學位、沒有留洋背景、沒有院士頭銜,她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
多年以來,她的研究方向是以中藥化學為主,結合藥理、製劑及臨床等,在繼承傳統中醫藥的精華基礎上,運用現代科學和技術,發掘中藥的活性成分,特別在瘧疾及免疫疾病領域進行深入研究,研製開發新藥。
中國中醫研究院網站上對她的介紹稱,她最突出的貢獻是
帶領科研組創製了具國際影響的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相關研發成果已獲6個《新藥證書》,1個臨時批件和2個中國發明專利。
中藥啟發 現代科技提煉
從1969年開始接受抗瘧藥研究任務,屠呦呦領導課題組從系統收集整理歷代醫籍、本草、民間方藥入手,在收集2,000餘方藥基礎上,編寫了640種藥物為主的《抗瘧單驗方集》,對其中的200多種中藥開展實驗研究,歷經380多次失敗,1971年發現中藥青蒿乙醚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對瘧原蟲有100%抑制率,1972年從該有效部分中分離得到抗瘧有效單體,命名為青蒿素。
據英國衞報消息,在隨後的發布會上,有記者問,屠呦呦獲獎,是否是對中藥的一次獎勵。諾貝爾獎委員會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該委員會稱屠呦呦獲獎是為了表彰她在受到中藥的啟發下,對一種藥物的尋找過程。
2011年9月,屠呦呦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這是當時中國生物醫學界獲得的世界級最高級大獎。
科學網消息稱,今年6月,屠呦呦獲哈佛大學醫學院華倫‧阿爾波特獎,獲獎原因是屠和她的團隊成功研製出青蒿素藥物,至今該類藥物仍然是世界範圍內最主要的抗瘧藥物,成功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事實上,每年有4億人份的青蒿素被使用於抗瘧的綜合治療。
全文刊於《經濟日報》(收費閱讀)。